家规之美


(资料图片)

如果说家是一个人快乐成长的摇篮,那么家规就是哺育一个人立志成才的精神食粮。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,饱含着长辈期望、凝结着家庭思想、承载着中华哲思的家规,或以史册典籍的载体世代传诵,或以名言警句的形式四海弘扬,或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潜移默化。尽管每个家庭的治家之道各不相同,但是殊途同归,“国有国法,家有家规”已经成为颠扑不破的真理,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,并且让我们在家规中深切地体悟到亲情之美与思想之美。

幼年乃至整个少年时候,因为生性顽劣的缘故,逃学与闯祸于我不是一件稀罕的事情,对此,父母和老师都感到异常的苦恼。语重心长的叮嘱,循循善诱的开导,孜孜不倦的教诲,我不仅充耳不闻,有时还反唇相讥,甚至是气冲斗牛,惹得脾气本身就很暴躁的父亲,不折不扣地执行起家法来。接下来的“司法”程序,相信与我同龄的小伙伴们并不陌生,父亲先是把心软的母亲支开,再把大门猛地闩上,然后命令我向祖先的牌位跪下,他呢,右手拿着一根木棍或者竹条,左手叉着腰,不忘合着节奏地重复两句话,其一是强调:“国有国法,家有家规。”其二是无疑设问:“以后还敢不敢了?!”前一句是申说执行家法的有理有据,后一句的气恼口吻虽然有所变轻,却弥漫着家法尊严的自信,让你在饱受皮肉之苦后再也不敢造次了。至于家规的具体内容,父亲却语焉不详,我后来在《钱氏家谱》中翻阅,也只找到“利在一身勿谋也,利在天下者必谋之”的训言,这与“以后还敢不敢了”的训斥实在是大相径庭。不过那个时代流行的幽默极少,当我揉着隐痛的屁股又神气活现地出现在小伙伴们的面前时,一句“怎么又吃了‘竹笋烤肉’”的玩笑,便足以将所有的苦痛和烦恼抛到九霄云外,于是,我又风风火火地跑向村外撒野去。

诚然,家规的存在绝对有其合理性。在乡野僻壤,父亲虽然也能识文断字,但和绝大多数的长辈一样,信奉的是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的古训,师承的仍然是韩非子“孝子不生慈父之家,忠臣不生圣君之下”的那一套理论。究其原因,从施者方面说,这有易学易懂、操作简便的好处;由受者方面看,又有灵肉兼及、立竿见影的优点。因此,对于放荡不羁的孩童来说,家规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震慑作用,至少没有让我们在年轻时就误入歧途,导致最后憾饮终生。何况,“打在儿身上,疼在娘心里”,即使是容易冲动莽撞的父亲,在每次大发雷霆之后,也常常懊悔不已,毕竟作为一辈子都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民,他的确无法找到更好的教育子女的方法。宽严相济,血浓于水,这就是家规中透溢出来的亲情之美!

父亲的笨言拙语自然无法将家规诗意化与哲理化,可是品读一些至圣先贤或大家鸿儒的沉思隽语,我觉得他们的治家之道,已从口语化的家规上升到了思想化的家训的高度。比如陶渊明的“不戚戚于贫贱,不汲汲于富贵”,朱熹的“诗书不可不读,礼义不可不知”,杨慎的“临利不敢先人,见义不敢后身”,林则徐的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”,张謇的“门第不可依,成事在奋斗”等等充满浩然之气的名言警句,早已超越家族,被后人奉为经典。难怪叔本华如此强调:“只有我们具备独一无二的思想,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。”从这个意义上讲,思想之美乃人生之大美,家规之美为家族之极美。

如今,父亲作古已经十来年了,他那不成文的家规始终都在鞭策着我们,警醒着我们,激励着我们。每每细细地回味,有时我都情不自禁地哑然失笑起来,甚至还想到,会有那么一天,我也将学着父亲那表情严肃的样子,向我们绕膝的孙辈大声地教育:“记住,国有国法,家有家规!”同时告诫他们永远都要牢记:“诚实守信,不欺与人;勤俭持家,不欺与族;孝顺有礼,不欺与长;严于教子,不欺与幼……”

□钱续坤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关键词:

为你推荐

新股
市场
Copyright@  2015-2023 华夏证券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琼ICP备2022009675号-37   联系邮箱:435 227 67@qq.com